“以房养老”到底能走多远?
为什么我国要推行以房养老的政策
1、我国养老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较晚,而且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覆盖到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资金的支付有着巨大的缺口,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刚刚起步,农业人口养老保险基本保障低。
2、所以,国家鼓励有经济能力的个人买房,在个人年老的时候,用自有住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以提高或改善自身养老的待遇。既减轻国家以后的养老压力,也缓解了社会矛盾。
[详细]以房养老为什么推行难
1、中国传统观念难消解。“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观念自古而来,大多数人都想把自己辛苦一辈子买的房留给孩子,而“养儿防老”的思想也会让儿女家人难以接受把房子抵押出去。住房是中国人一个普遍的心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只有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很多人才会感到踏实。
2、房产估值这笔账难算清。房屋估值如何计算、房屋价值评估机构能否可靠、保险公司会不会对房产价值“压价”,这些问题处理不好都很容易打击参与者的积极性。未来,随着房价的或升或降,抵押的房产也将相应的升值或贬值,而无论是哪种结果,势必有一方的利益将会受损。
[详细]
以房养老有哪些好处
1、可以使老年居民在人生收入的低谷期开启“房产金库”,将积蓄在房产上的财富分期支用,有效补偿老年生活。
2、可以有效解除老年人对生活没有保障的担心,放心大胆地花钱消费,心情愉快延长生命,而且活多久保险公司就会供养多久。
3、可以让老年人增强生活自信,保持社会尊重。老年人最怕的是失去体面和尊严,可是退休后到处要看人脸色,更怕“久病床前无孝子”,参保后老人今后就有持续稳定的收入,甚至还可以拿钱接济子女亲友,可保持子女与社会的长期尊重。
4、可以保护弱势群体,有利于社会稳定。这种产品会更受中等收入者青睐,因为只有房并缺钱的老人才更愿意抵押房产养老。这样就保证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安定,也就保障了社会稳定。
[详细]以房养老的误区
误读一:“倒按揭”是养老金全部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杜鹏所长认为,现在已步入老年的人,大部分并没有购买商品房,而多是单位分房,真正有条件以房养老的人,是现在四五十岁、购有商品房的中年人。其次从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城市的实践来看,大部分“倒按揭”都要求房屋在60平方米以上,老人年龄在60岁以上,这两个条件其实已经将适用这种养老模式的老人限制在一个相对数量并不大的圈子里。事实上,对于这个范围内的老人来说,“倒按揭”补偿的资金并不是养老金的最主要来源。房屋提供的倒按揭资金只是他们养老金的补偿,不是支柱。
误读二:“倒按揭”能免除赡养义务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认为,以房养老模式解决的只是谁给付养老金的问题,而不是谁来照顾老人的问题。老人在哪里养老,如何度过晚年时光,谁来照顾他们的起居,谁为他们排遣孤独,这些困扰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核心问题并不能因为“倒按揭”而得到妥善解决。“倒按揭”至多能补偿养老金,却无法免除儿女的赡养义务。
[详细]从国际范围内的先例来看,以房养老非常普遍
荷兰:“以房养老”模式起源于荷兰,但荷兰人对这种方式不感兴趣,“倒按揭”基本没有市场。一般人65岁退休时可拿到工作时收入的70%以上,房子一般都是自己买下来,没有租房的压力,2009年荷兰人住房自有率为57%。退休后的生活更轻松,有了很好的生活保障,他们一般不需要也不会考虑用“以房养老”这种方式来过退休后的生活。
美国: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给年轻人使用,利用年轻人支付的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由于美国的房屋出租业比较发达,美国人支出的房租大约占个人支出的1/4到1/3,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以房养老”已被许多美国人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