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式”谣言,你怎么看?

你“抵制”过长辈转发的谣言吗?

济南市民罗女士的母亲经常会给她发一些这样的文章,并不时提醒“最近鸡爪不能吃”“豆皮不能吃”等,一开始她还跟母亲争辩,后来就干脆“呵呵”了事。还有的采访对象说,现在在亲友群里辟谣成了一件“不道德的事”,会被人认为“当面打脸”,或“没礼貌”,很是苦恼。

“关怀式”谣言不仅给读者带来一些生活上的困扰,有时还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有的读者看到朋友圈文章说,阿司匹林在心脏病发作时是“救命药”,而不知道部分类型的心脏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反而会“夺命”,最终酿成恶果。类似的报道也不时见于报端。

[详细]

谁在制造“高质量”谣言?

他们为什么要“好心”制造这些谣言?这些读者并不知道,其不经意的阅读和转发所带来的点击量和公号关注量,将会给幕后操作者带来直接收益。

从一家大型公众号广告对接平台上了解到,一万名粉丝数以下的公众号广告标价费用为200-400元,而5万名粉丝数的则上升十几倍至3000元左右,有的甚至上万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济南微信公众号运营者说,阅读量和公众号粉丝数是广告价格的主要依据,因此许多公众号为迅速增加粉丝,不惜违法制造“关怀式”“事件类”等谣言。

[详细]

对“关怀式谣言”也应及时辟谣

不少“关怀式谣言”肆虐泛滥,幕后总有网络推手的影子,每个进程都有无良炒作在推波助澜。谣言止于智者、止于公开、止开科学,阳光就是最好的杀毒剂和防腐剂。因此,从根本上破解和防范“关怀式谣言”,需要让真相和真关怀不断提速,跑在前面、跑赢谣言,以真相廓清谣言迷雾,以真关怀PK掉“伪关怀”。

[详细]

“关怀式谣言”源头在养生刚需

为什么“关怀式谣言”能赚得盆满钵满呢?一个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73%的受访者都将健康列入美好生活的必备因素。

“关怀式谣言”的源头还是在养生刚需上。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保健品市场有多诡谲,养生谣言就有多得宠。靠辟谣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是无法在养生刚需上一劳永逸。一言以蔽之,也许“健康中国”这件事还是要从“关怀式科普”做起。

[详细]

不能纵容“关怀式”谣言害人

“关怀式”谣言目的不一,有的故意打击对手,有的是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有的是引导用户打吸费电话等等。但最为重要目的还是其背后的“圈粉”、转发广告等利益链。而一些无辜的群众,成为了这些谣言制作者的“枪手”,或给人家吸粉,或给人家增流量等等。

谣言传播遵循这样一个公式:谣言杀伤力=信息重要程度×信息模糊程度。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对社会上不时出现的谣言进行汇总,并向社会进行公示,让公众熟知并远离这些谣言危害。

[详细]

扩展阅读

更多话中音

  • "

    多多支持更多层面的专家或是医务人员参与到辟谣之中,以权威的形式发声,向公众提供更多的科学知识,让谣言不攻自破。

    "

  • "

    谣言所带来的危害,不只是会把读者引入误区这么简单,更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

  • "

    “关怀式”谣言不仅要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

    "

更多往期回顾

精品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