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坑”有多深?
公摊面积取消,可能性有多大?
假设一:直接取消公摊
取消公摊,房价必然上涨。对于开发商来说,付出的成本没有变,在保证一定利润的前提下,当然还得卖原来的总价,那唯有提高单价,让总价达到200万。
有什么变化吗?少有的变化就是单价高了,对于购房者来说,唯有房本上的面积少了。这样的取消公摊没有任何意义。
假设二:政府让利于民
有人说政府可以限价啊,取消公摊面积后,价格仍然限在2万。那开发商肯定不愿意,当下房地产行业利润率也就10%左右,直接取消公摊面积,相当于成本上升25%,亏本的生意肯定没人愿意做。
还有一种办法,把地价降低25%,公共面积不计入土拍面积。按理来说,少25%的收益,一座城市是能够承受的,至少还有75%在支撑,而且有支柱产品税收做补充,影响不大。
[详细]
关于公摊,小心陷入这些误区
1、公摊并非越小越好
对于公摊而言,如果面积太小,则公共空间,例如楼梯、大堂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公摊面积越少对于个人来说,则是好事。对于整体而言,则在美观和居住舒适度上有一定的影响。
2、高得房率≠公摊面积少
目前,由于建筑设计的提升,不少户型中都有了赠送的空间,无论是地下室、阳台还是飘窗,很多开发商会将赠送面积算入到套内面积计算,由此计算对于公摊来说,面积不光一点都没减少,相反却能获得很高的得房率。为此,高得房率≠公摊面积少。
3、零公摊都是在骗人
零公摊并不是没有公摊,而是开发商通过大面积赠送,填补公摊面积。而需要注意的是,赠送面积不写入产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详细]为什么公摊面积保留到现在?

公摊面积常引发纠纷,为什么还是保留了下来?首先,保留公摊面积符合开发商的利益。有业内人士指出,公摊面积的计算一般都是各地自己决定,一些开发商在计算公摊面积的时候不是以一个公允的规则来计价,而是利用这个灰色地带,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其次,物业费、取暖费长期看都会上涨,保留公摊面积符合收取物业费、暖气费等相关费用的机构或组织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也乐于维持现状。这些年国内房价不断上涨,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房价管不好,是要被约谈的,可能影响仕途。
[详细]是否应该为公摊支付取暖费?
目前,取暖费、物业费等都是按建筑面积来计算的。也就是说,购房者不仅要为房子里的实际取暖面积交钱,还要为电梯、管道、楼梯、设备间、门厅、地下室和门口的警卫室交取暖费。
对此,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建议,每年公布的价格都应该告诉大家是怎么测算的。公布的每平米多少钱,是包括公摊的产权证的全部建筑面积,还是不包括。如果价格构成透明,公摊是否算入,不是根本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科学、透明。
[详细]中国独有的“奇葩”房产制度
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住房面积都是按照套内面积进行计算,也就是你房产证上写的是100平米,你房内的使用面积就会有100平米。
但是中国却不一样,中国有一个奇葩的公摊制度,当你的公摊系数为30%的时候,你房内的面积只有70平米。
中国官方从来没有给予公摊一个明确的法律规定,现行国家标准甚至还没有“公摊建筑面积”和“公摊系数”这二个术语,只有住建部和一些地方政府文件能看到。
[详细]